中印 广州市至信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天臣集团 广州申悦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品牌卫士
倾松防伪 上海中商 中江科技 通盈科技

[社会热点] “不务正业”的打假困局

[复制链接]
查看1531 | 回复1 | 2014-3-12 00: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你还没有登陆哦,无法享受到更多服务的,马上登陆。如果还没有帐号,请立即注册
“不是它的活它要干,丢不丢人?不对,丢不丢鸡?”这是赵本山在2007年春节晚会的小品《策划》中,用来形容“公鸡下蛋”时的一句台词。
  无奈——这是所有存在“企业化打假”行为企业的共识。

  作为一个企业,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已经难能可贵了,还要他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打击盗版”,消费者不免生出两个疑虑:羊毛会不会出在羊身上?谁来帮企业抽身?

  对此,今报记者遍访全国“名医”。

  【仿冒】

  “娃哈哈”PK“哈哈娃”

  对仿冒企业,一般都是经济处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仅仅我们集团打假办这一个部门,每年查获的仿冒产品就不低于四五百万元。而全国我们没有查获的仿冒产品,至少要比现掌握的多5倍以上。”杭州娃哈哈集团打假办主任陆昌华说。按此估计,全国仿冒娃哈哈品牌的产品不低于2000万元。

  在陆昌华的观点里,他们的无奈不止于此:“由于申请商标注册最少需要两年半的时间,如果出现异议可能会拖到六七年时间,在新产品商标还没注册之前,该产品的商标、外观包装将得不到任何的保护。”

  “你的品牌叫‘娃哈哈’,我可以生产‘哈哈娃’、‘乐哈哈’等品牌。商标、包装都同我们公司如出一辙,产品质量却参差不齐,消费者稍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陆昌华说。

  对于仿冒产品的质量,陆昌华不敢恭维,“以每瓶1元钱的纯净水为例,在我们查获的一些仿冒窝点里,纯净水的净化设备仅仅是一台净水器,甚至直接用自来水或井水进行罐装,制作成本非常低廉,基本不会超过我们产品造价的30%。”

  在提到“打仿”困难时,陆昌华显得非常无奈:“对仿冒企业,一般都是在经济上给予相应的处罚,仿冒企业一般还会接着干,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记者在某烟草公司了解到,如今在辽沈地区的香烟市场上,该公司销售情况非常好的某系列香烟销量,几乎可以占到同档次烟的40%左右。该公司技术研发与质量管理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我们以往的监测,一旦什么烟开始好卖,造假者就会跟着做什么。”

  从正规厂家出厂的烟,定价的标准一般取决于成本、利润、税金这三个最重要的因素,而假烟的价格之所以便宜,主要是因为假烟只有这三要素中的成本和利润两项,假烟的成本还要远远低于真烟。一盒售价10元的乙类卷烟,在其售价中税金将不会低于5.7元,占售价的57%,而烟草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只占其中的43%。假烟之所以便宜,显然是逃避了应上缴国家的高额税金。

  每盒12元的香烟,真烟在出厂时每盒的价格是9元,假烟的出厂价格可能只有3元左右。如果用消费者以零售价12元购买了一盒假烟,造假者就会从中谋取9元,成本利润率高达300%。如此高额的利润,使得不法分子一再铤而走险。

  【暴利】

  假烟成本不及真烟30%

  之所以便宜,显然是逃避了应上缴国家的高额税金

  【悬念】

  羊毛出在哪里?

  娃哈哈:每年投入100万元,平均到一瓶饮料,可以忽略不计

  去年一年,娃哈哈集团打假办参与的娃哈哈品牌维权案件高达200多起,涉及产品金额近500万,投入其中的打假经费近百万。

  这样高额的打假经费,企业是否会将这部分的投入转嫁于成本中,而间接由消费者承担呢?消费者承担的幅度又有多大?

  记者从娃哈哈集团了解到,去年娃哈哈系列产品在全国的销售额达到187亿元,打假经费计算在产品的广告投入中。陆昌华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每瓶娃哈哈产品平均需要2元钱为标准,187亿元的销售额至少要卖出93.5亿瓶,就算是每年投入100万元,一瓶饮料里承担的费用恐怕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了,产品的价格不会因为这部分经费而产生波动。”

  【观点】

  企业打假,很悲壮

  重点是完善法制体系,为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创造条件

  那么,这100万元的打假经费该由谁来埋单呢?

  观点一:企业自负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木西认为:“假货出现,商家和消费者都是受害者。据我了解,现在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打假的都是全国知名的大企业。这些大型企业一般资金都比较雄厚,每年都会拨专门的经费从事打假维权活动,确实投入的资金相当多。但将打假的成本转嫁到产品中这样的说法,我不能认同。据我了解,沈阳就有一家企业在2006年投入了1000多万元的成本进行打假维权。但他们的产品价格并没有发生波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知名企业的产品价格定位所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比如同类产品的价格、消费者消费能力等因素。仅仅因为每年投入这几百万的打假维权费用,就改变商品的价格,这样的情况一般是不会出现的。”

  观点二:容易顾此失彼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弘认为,企业创出自己的品牌,不断创新以提高产品质量参与市场竞争才是分内之事,打假的主角应是有关执法部门而非企业。而重点是完善的法制体系,为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创造条件。

  “企业投入巨大的力气来打假,很有一种悲壮的感觉。一方面,假货势必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声誉、利润等方面,企业面对损失不得不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打假。另一方面,打假力度过大又给消费者一种这样的错觉,企业的打假力度越大,消费者就会认为你的产品假的太多,反而不敢买你的产品了。不少的企业就处于这样的尴尬境地。”

  “在打假过程中,企业本身没有执法权,也没有处罚权。对于企业来说,让企业去打假还会加大企业的运行成本。毕竟,企业的利润是有限的,在这方面投的多了,在那方面就投的少了。最终,企业会失去前进的源泉。这既不利于企业创新,也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即使企业在打假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些成果仅仅存在于企业所在的某一个行业。”

  企业打假,雾里看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账号

×

手机扫码浏览
贡献值排行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北方狼 | 2014-3-12 09: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打假,雾里看花,谁来改变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