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职业打假在法律上的身份一直没得到承认,你们法官怎么看? 法官王娟:我们通常把他们看成是原告。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王毓莹在最近一期《法律适用》理论刊物上,专门谈到了职业打假人的法律身份问题。消费者是相对生产者、销售者而言的,凡是与生产者和经营者交易,只要不用做经营转卖,就是消费者。职业打假人不论存在动机如何,都潜移默化促成了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记者:职业打假对普通市民有什么关系? 王娟:打假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职业打假人提出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霉变、异味等变质的产品,而他们告的产品质量基本都没问题。主要是涉及虚假宣传、产品外包装标识等,而这些恰恰是应当规范的,最终受益的是广大消费者。 晏勇:我打假不仅仅打个案,必须要求生产商对问题产品全面整改。只要企业改正了,市民就能买到放心产品。但在打假中还是面临一些困难,比如产品供应商、代理商威胁。 记者:职业打假人屡屡因敲诈勒索坐牢,你怎么看? 晏勇:重庆最活跃、资历较深的职业打假人有五六个人,整个群体有10多个。每个人打假套路都不一样,有人为追求最大利益。而我打假必须依法,95%以上都要通过法院起诉,进行司法维权。我在和商家的和解协议上,必须要写明整改内容。这既能让我规避法律风险,又能促进企业正规经营。我呼吁同行,打假要依法、合法、守法。 职业打假人收入比上班强 晏勇每年有30余件打假案,最近一年和国内第一代职业打假人王海多次合作。他的打假生活比较简单,有兴趣时就出去买东西。除了恶补学习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专业性、技术性书籍之外,他还培养了各行业线人。 在出庭前,他要做很多功课。比如准备投诉材料、诉状、搜集证据。还要从正反方进行模拟测试。模拟测试就是从多方位考虑对方如何要把自己驳倒,自己又如何来反驳。在有些案件中,他还要向国家有关行政部门递交反映函件,并等待复函,有的长达1年。 晏勇称,他靠职业打假的收入,比普通白领上班强。但背后还是有些辛酸。比如面临商家威胁。还有成本积压,因为官司需要一个过程,产品买来后只有先堆放在库房。少数维权不成功,只有自己消化。 对于市民,可以借鉴的是买到问题产品后,首先拨打12315热线投诉,12315会教市民如何搜集保存证据。只要工商执法参与进来,就避免了纠纷。如果对工商执法处理不满意,就起诉到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