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这个时候,订单已经是一个接一个来;今年却只零零星星地卖了5000来棵。”3日,面对记者,咸宁市苗木大镇桂花镇明星村种植大户夏恢技有些“郁闷”。
杨树根粘上苹果枝
尽管有人将此归咎于今年有闰九月,热天气长一些,但老夏心里有数:今春那场用外地苗冒充本地苗的跟风“售假”行为,多少影响了他们的市场信誉。
原来,作为桂花之乡,桂花镇的苗木近年深受市场追捧,本地苗常供不应求。但从去年开始,有人从广西、湖南等贩回一种结籽桂,冒充本地苗兜售。“这种桂花,花少结籽,香味淡,但树干直、看相好,很容易被不懂行的外地客商看中。”老夏介绍。
村支书夏木明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人家冲着桂花之乡的名气来的,结果买到的却是外地苗。长此下去,对桂花之乡这块金字招牌不利。”“从投诉反馈来看,因长途贩运,有的只有20%左右的成活率。”今年“三万”活动中,国家统计局咸宁调查队对该镇桂花苗市场进行调查时,不少本地大户表示了担忧。
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咸宁市、咸安区和桂花镇政府重视。桂花镇林业站副站长孔栋良介绍,他们调查发现,主要是一些率先使用电商平台对外销售苗木的大户带了“不好的头”,随后演变成大家“集体售假”;而外地苗一旦冒充成功,身价跟着涨近一倍。
为打击和规范这种不良行为,今年春季销售旺季时,区里、镇里已联合市工商、林业、森林公安等部门展开整治,要求全体苗木商贩,对本地苗和外地苗标明产地挂牌销售。“然而,这更多的依赖商贩自身的自觉,因为按照市场放开原则,只要具备了‘三证一签’(即种苗经营许可证、种苗质量合格证、植物检疫证和出厂产地标签),就可在本地销售。”孔栋良说。
目前,市里和区里已确定由桂花镇牵头,在镇政府附近建立专门的桂花苗木交易市场,由协会统一管理,所有苗农实行进场销售,所售苗木必须张贴详细标签。“不过,真正的觉醒还应该是商贩自身,以次充好等售假行为最终伤害的还是桂花之乡好容易竖起来的集体品牌;同时,如何打造一个强有力的电商平台帮助苗木种植户和经营户规范销售行为,也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咸宁市林业局一位负责人表示。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账号
×
手机扫码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