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场内购买一些羊毛衫、棉衣,然后拿到检测机构去检测,最终拿着“不合格”的鉴定报告和商场谈判。这段时间以来,市区各大商场几乎都有这样的消费者出现,口口声声要维权,这似乎让一些商场有些苦不堪言。而事实上他们也承认,自己就是职业打假人,专给一些商品“挑刺”。
“这两天我们这里已经遇到两拨人了,特别头疼。”昨天,市区一家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早段时间就听说其他商场内有“职业打假人”出现,没想到这两天他们也“中招”。来者拿着几件衣服自称是在他们卖场买的,并现场出示一份检测报告,要求商家赔偿4000多元,到后来说赔3000多元。“他们的要求太高了,我们实在没有办法。”该负责人说,且不论东西是不是他们那里买的、检测报告是不是真的,有没有调过包,对于这种私自检测的行为他们也是不认同,因此双方的谈判一直在僵持着。
这其实也不是个别现象,据介绍,目前该类“王海”在各大商场均有出现。“这两天我们这里就已经接到过两起相关投诉。”昨天市消保委有关人士说,最近陆续有消费者前来维权,而这些消费者多是外地口音,且方法大同小异,疑是“职业打假人”。杨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自称在市区一家商场买了一款羊毛衫和棉衣,价格为3234元,有质量问题。他同时出具了检测报告,显示成分为“不合格”,即一件标注含量有57%的羊毛衫实际检测羊毛含量只有35%,由此认为商家存在欺诈行为,要求退一赔三,同时支付检测费、交通费共3000多元。还有一名消费者王先生,在另一家商场购买了几个批次的羊毛衫,以同样的方式也要求退一赔三并支付相关费用。有关人士说,这些纠纷在调解过程中,由于价格悬殊双方谈不拢,最终还是要求消费者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他们的维权要求到底合不合理,职业打假人到底是不是消费行为?市区一些商场的有关人士对此感到“委屈”。“很多商品对于商场来说只是中间商,从厂方提供的检测报告来看都是正常的。”有商场人士表示,年底到了,不乏一些专业打假人,这些“打假人”所用的方式是跳过厂家直接找商场维权,认为商场从整体效果来看肯定会妥协,这让他们很无奈。而广大消费者对此现象却大加赞赏,认为“王海”们的做法让大家在购物时多了一份放心。
市消保委的有关人士说,从他们与一些当事人沟通的情况看,对方的行为很专业,而且也承认是以赔偿为目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但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看,其如向人民法院起诉就应认定为消费者。“不过,撇开身份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维护市场也有一定的作用,对商家也是一种督促。”有关人士说,这说明商家更需要规范自己的经营,尤其是标识标签、商标侵权等方面,不要被人抓了“小辫子”。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账号
×
手机扫码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