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 广州市至信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天臣集团 广州申悦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品牌卫士
倾松防伪 上海中商 中江科技 通盈科技

买三盒茶叶获赔5000元 打假人为了索赔专门买假

[复制链接]
查看3270 | 回复0 | 2013-5-21 14: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你还没有登陆哦,无法享受到更多服务的,马上登陆。如果还没有帐号,请立即注册
一名消费者日前在无锡某超市购买了三盒价值2340元的茶叶,很快他就找出了茶叶外包装标识方面缺失的“产品标准代号”,并据此提出了退货索赔要求。经工商人员和商家确认,茶叶标签上确实没有标明“产品标准代号”,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是,商家不仅退了货,还补偿了该消费者5000元。据悉,该“消费者”就是名职业打假人。

  食品包装成为火力集中点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目前职业打假人的火力集中点为食品包装上的标识。工商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早期的职业打假人都属于王海的“徒子徒孙”,他们非常专业,把法律吃得透透的,来谈的时候包里装的全部是法律书。而且问题一找一个准。印象最深的是他们都是拿着南京检验中心的检查报告,而一项报告的费用就在300元左右。“这两年打假的人多了,散兵游勇多了,打假水平不及前几年的那些人。而找食品标识方面的缺口,既简单又容易掌握证据。更重要的是食品赔付较高。”太湖工商分局的负责人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俗称“退一赔一”。不过,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类赔偿最高可达10倍。据无锡一家超市的杨经理介绍,职业打假人会在商场、超市找快过期的食品,记下生产日期,等到刚过生产日期的那一天,再来看有没有,如果有就迅速大量买下来,然后去申诉。不过这些职业打假人和普通消费者申诉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他们往往先在大超市、大商场购买商品,然后向工商行政执法部门申诉举报后,逼供货商与他们私了,获得赔偿后立即撤销申诉举报。还有一点不同就是在赔偿问题上,3倍、5倍都可以接受,一拿到钱赶紧闪人,倒是普通消费者会较真,一定要10倍赔偿。

  为了索赔专门“找假买假”

  早年的职业打假人往往以消费者代表、打假英雄形象面世,但后来很多人都觉得他们越来越像是生意人。事实上,很多人就是以此为营生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不少“职业打假人”的做法是找假买假,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精通相关专业知识。一旦出手基本不落空,而商家为了顾及品牌声誉与社会影响,不想进入审判程序,多数以调解及和解的方式了结。

  “他们消息很灵光的,据说有一张产品目录,什么地方近期什么产品出问题,他们就一窝蜂在全国各地购买。有一年某奶粉出问题了,这些职业打假人从南京一路买到无锡。”记者采访得知,这些打假人一旦发现漏洞,便批量购买问题商品。“曾经有个消费者在崇安区某商场先花200多元买了一个牌子的羊毛衫,送去检验了,检测结果是羊毛含量和标识上的不一致。对方立马在商场里买下300件该品种的羊毛衫,而且是一次性付钱。拿了发票就来工商举报。对方商户还乐,觉得做了个大单5000元。更让人觉得打假变成一种营生的,是这些人把执法部门作为工具,为其所用。特别是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与执法部门产生争议的时候,经常会采用写投诉信,通过媒体曝光舆论误导以及利益诱惑等手段给执法部门压力。“以前我遇到过的职业打假人,就说自己是中央数字频道什么的,动不动就告我们不作为。后来我向这个媒体发了一个函去确认他们的身份,对方说这个数字频道只是负责信号落地,根本不是什么曝光社会问题的媒体。”一工商执法人员告诉记者。

  然而,是营生就会有马失前蹄的事情发生。一个职业打假人在无锡购买了7500元保健品来举报了,说是包装上应该有省卫生厅发出的生产许可证,而他所购买的商品上是市卫生局发出的生产许可证,以此想获得索赔。不料,对方拿出了一张省授权某市卫生局颁发生产许可证的授权书,这下子轮到这个打假人傻眼了,7500元货品只能自己吃下。
     职业打假的“隐身人”生活

  “现在的职业打假人,单枪匹马的多,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无锡地区的职业打假人都不是无锡本地人,很多人是来自四川、东北等地的。如果遇到来投诉的有“职业色彩”的无锡打假人,大部分也是外地人在本地的“雇佣兵”,他们之间是合作分成关系。

  《消法》第22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也就是说,知假买假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无法享受退一赔一的待遇。同时,一旦遇到不法商家,他们还有可能遭到人身伤害。

  “这些职业打假人的警惕心都非常高。他们都是在全国流动打假,而且一宗投诉举报用一个手机号码,事情结束号码就扔掉了。所以,他们有我们执法人员手机号,我们过段时间打过去就是空号了。”工商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人外出的时候都是戴墨镜坐“黑车”。特别是和商家约谈的时候,他们都不坐出租车来,都是打着“黑车”。而且谈完拿到钱以后,会有另外一辆“黑车”在他们事先说好的地方来接他,行踪很诡秘呢。

  让职业打假人合理化生存

  滨湖工商太湖分局的杨晓虎对职业打假人现象有所研究。他指出,这些职业打假人的打假行动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他们打假的范围包括假冒商标、虚假宣传、成分产地标注不正确等。实际的商品主要是和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服装、食品、家电等日用消费品,特别是一些品牌产品和免检产品以及消费者极为信任的商品,他们都能从中发现问题,这对于大多数法律意识不强的消费者,如何维权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这些人的出现对于超市管理而言也有裨益。曾经有一家超市因为售卖过期食品被“职业打假人”逮个正着。交了罚款之后,超市痛定思痛,将柜台实行“包干”,每个营业员负责一个柜,哪里出了过期产品就问责谁。还有之前提到的不合格羊毛衫的那个商场,从那次事件之后,卖场管理方就增加监管,经常要供货商提供相关产品质量检测证书等规避风险。同时,“职业打假人”游走于法律的边缘,通过钻法律的空子获得利益,因此,能否给他们一个明确的身份,以及明确的打假程序和途径呢?“职业打假人”要生活,必须要有经济来源,现在的利益获得方式既不合理又不合法,杨晓虎建议,能否由政府牵头,销售商和生产商共同开辟一个“利益通道”,设立专项基金,给予他们合理的奖励。成为维护市场积极正常秩序的成员。

手机扫码浏览
贡献值排行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