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 广州市至信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天臣集团 广州申悦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品牌卫士
倾松防伪 上海中商 中江科技 通盈科技

[社会热点] 青岛职业打假人揭秘行业内幕 不怕打官司

[复制链接]
查看3554 | 回复1 | 2014-3-19 01: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你还没有登陆哦,无法享受到更多服务的,马上登陆。如果还没有帐号,请立即注册
“我就是茫茫人海中的一滴水,说不上能滴到哪里,但滴下去就要砸出声音。”这是职业打假人老齐对自己的描述,他形容自己是一个干每件事要有十足把握的人,特别在打假这件事。与老齐见面,从头到尾他只告诉记者他的真实姓名,以便记者从工商、法院等部门印证这个职业打假人的存在。这10多年来,老齐专攻纺织品打假,足迹遍布全国,大到国际一线品牌,小到一件普通外套。惜字如金的他,说到自己在“打假江湖”中的地位时,表示自己在纺织品及相关法律方面,可以“算得上专家”。
  A 聊缘由:买次品维权走上打假路

  经过本地执法人员的介绍,记者得以与老齐取得联系。这时他刚在南方一座城市结束打假工作,在当地几家大型商场里,向多家标识上夸大羊绒含量的服装品牌索赔。记者随后联系当地工商部门印证了他的说法。

  第一次见面,老齐将见面地点定在记者报社附近,他问明白具体地址后,比约定的时间早一点到,找到合适地方停车后才给记者打电话。“这么多年我习惯独来独往,提前来将车停好,这样能避免你看到我的车。”老齐说话很直接,接受采访的地点,也在他提前选好的一家咖啡馆里。

  “我能说的都会告诉你,不能说的我会直接拒绝你,请不要介意。”咖啡还没送上,老齐先表明自己的规矩,他表示自己之所以答应来和记者见面,除了记者找到他在执法部门的熟人外,主要是自己希望给消费者做一些提醒,不然他是不会和媒体接触的。“这对我来说没什么好处,甚至可能因为透露行业内的事情,被”同行“指责。”

  老齐大约40多岁,接近1米8的个头,穿着很普通的深色夹克衫,走在人群中没有什么特别。除了姓名和打假经历外,老齐对自己的家庭、收入都闭口不谈。老齐说,他从2000年左右走上打假这条路,这些年主要目标在纺织品方面,打假的地点几乎遍布全国了,最主要是在北京、杭州等几个大城市。“有了这些信息,圈内人基本能猜到我是谁。”老齐说。

  老齐说他之所以打假,是源于10多年前到北京出差的一次经历。当时他花700多元钱买了一件羽绒服,这些钱差不多是他半个月的工资。这么贵的衣服穿着却不是太保暖,一次不小心划开一条口子,老齐发现里面填充的并不是羽绒,而是剁碎的鸭毛,鸭毛的硬根还都掺杂在里面。

  老齐心疼自己花的那笔钱,带着衣服就来到北京想要退货,在朋友的指点下到工商局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维权,最后结果让他颇为意外,不仅退了衣服,除去检测费、差旅费的花销,还获得2000多元赔偿。有了这次经历,老齐发现这是一个商机,一方面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另一方面还能获得利润,于是他辞掉了原来在国企的工作,效仿王海等打假人,开始了自己“职业打假”的路。

  “我现在只要出现在商场,很多楼层经理都小跑着来打招呼,担心有麻烦,希望我能”放一马“。”老齐说,自己前几年比较活跃,近几年很少“出手”了。如果“出手”,大都是买东西时遭遇服务员态度不好,或者产品实在太坑人,确实看不过去。

  “一方面很多商场的管理层都认识我,不好开展工作了,另一方面我东奔西走打假这么多年,应该多在家照顾下家里人了。”老齐说,自己现在不满足单纯看商品成分是否和标签一致,开始研究纺织品含甲醛等毒害的打假方向了。 B

  B讲规矩:打假要走正规法律途径

  打假多年,老齐并没有像一些同行那样遭遇过危机,他自己感觉这些年算是顺利,没有经过太多波澜。他对此总结为:“从来不私了,都是走正规法律途径,并且坚持实名打假。”老齐认为,这样就不会被认为是敲诈。还有一点,老齐称自己很低调,不会出现在公众面前,除了业内人士,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

  “我在纺织品行业可以称得上是专家级别的人,各种知识、法律都熟记在心,每部新法律出台,都会认真研究,有些太专业的知识我会专门报学习班,因此少有失手。”老齐说,通过打假获得直接赔偿并不多,按照目前规定“退一赔一”,新《消法》实施后,按照“退一赔三”的规定能多一些。

  老齐打假并不像其他职业打假人有自己的公司或团队,但有一批同样在打假的朋友,算是业内交流。他讲了一个打某国际一线品牌的故事,当时这个品牌上市一款新装,卖得不错,但他和同行得到线索,在销售一段时间后,这款服装的面料和刚上市时有细微差别。他和同行在不同城市买了多件这款服装,约好同一天到工商部门投诉索赔。

  后来老齐得知,这个品牌出品的第一批服装没有问题,第二批货之所以出问题,是因为厂家采购员采购了质量稍差的面料,中间吃了好处。这家品牌因为知名度太高,为了维护品牌价值,只能逐一给他们赔偿。

  老齐说,这么多年打假过程中,他也多次遇到过“被打”厂家的威胁,比如“要是敢来开庭,卸掉你一条腿”、“我们能想办法找到你家”这样的电话也接过多次。其中有次在北京开庭,对方直接给他打电话,说他要是敢到北京,就别想活着回去。

  “那次真是鼓着勇气,跟家里人交代好一切一个人去了北京。”老齐说,随后开庭、判决、执行按照正常程序一一走完,直到拿到赔偿,这中间又接过几次威胁电话,但最终平安无事。

  C 叙经历:像土豪一样买绒大衣

  老齐给记者讲述他去年底忙的一单打假。“当时我在外地出差,发现一家商场搞活动,一种动物绒制大衣特价6000元一件,我肯定不信这是纯绒的。”老齐说起这事还有些愤慨,他当时在店面就质疑含量不纯,售货员还说他不识货,言语中笑话他买不起这么贵的衣服。

  “我一生气直接买了3件。”老齐给记者算账,最便宜的这种动物绒原料要200多万元一吨,1公斤绒最便宜要2000元,一件这种大衣4至5公斤,成本就近万元,算上加工费、供货商费用、进商场的费用,正常一件要在2万元左右。老齐随后在这座城市另外几家商场发现,这种动物绒制的大衣价格参差不齐,最便宜还有1000多元一件的,并且服务员都 “打包票”是纯绒。

  “那几天我就跟个土豪一样,到处买这种动物绒制大衣,家里堆了一堆这名贵的服装,经过权威检测,情况最好的是一半绒加上一半兔毛,个别产品甚至一点绒含量也没有,完全是兔毛加其他化学纤维。”老齐说,虽然他买这些大衣的时候很谨慎,个别有“熟人”的商场他也会让朋友去帮忙代买,但还是有其中一家专卖店猜出了他们是职业打假人,老板第二天就直接关了店门,收拾东西离开了商场。

  检测完,拿着检测报告写法律文书、根据法律条文找到商场、厂家索赔,一切都 “轻车熟路”。“证据确凿,商场、厂家都没话说,特别是商场,看到是我在做这件事,直接就泄气了,他们只有赶紧给我赔偿。”老齐说,其实商场也知道,这些产品多数是南方一些小厂生产的,然后直接贴上品牌。

  D 谈原则:调解不来就法院见

  3月2日,记者跟随老齐来到外地一处工商所,按照约定,他要在这个工商所和被打假的商户及所在商场见面,工商部门负责给他们调解。“我有预感,商场肯定不会露面,顶多商户派个工作人员来打发我。”老齐告诉记者,这种情况他见的太多了。

  果然,记者和老齐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工商所,对方没有动静,工商所负责人联系对方,对方说很快就到。过了约定的时间20多分钟,老齐有些不耐烦,他对记者说:“等到半个小时,对方不来我就要走,这是我的原则。”等待过程中,老齐告诉记者,对方是一家商场的品牌专卖店,他让朋友帮忙买了一批服装,都是有问题的,这件事的办理过程中,商场始终没有出面,只有“被打”的商户出来“博弈”。

  老齐再次起身向工商所人员询问情况,对方再次拨通商户电话,结果对方说还在路上,得20多分钟才能到。“半个小时前他们就说很快到,一点诚意没有,这事法院见吧。”老齐一脸怒气离去,他说自己最不能接受就是对方拖拖拉拉,所以他一般不愿意接受调解,但如果工商出面,自己总还是要给个面子。

  说期望:商场聘打假人做“检测员”

  “在纺织品行业里打假这么多年,我总结市场上能有假冒伪劣或不合格产品销售的根源还是在商场,多数是商场把关不严或不负责任造成的。”老齐说起很多商场的运作模式有些气愤,他认为,如果商场能把好关,这些问题产品没有合适的地方销售,可能就不会再生产。正因为消费者对大商场的信任,假冒伪劣和不合格产品装成正规产品,通过各种公关、造假等手段堂而皇之摆进大商场柜台里,这才给那些投机倒把分子提供了温床。

  老齐说,现在北京、杭州等一些大商场都已经有了明确规定,发现假冒伪劣或不合格产品后,商场要先按照法律规定给消费者赔偿并且接受行政部门的处罚,然后再由商场去追究经销商的责任,这样就等于给商场加了把锁,商场会更认真核查产品质量。

  “国内多数城市在这方面还不够成熟,我遇到的案例中,商场多数对产品有问题的情况知情,甚至我去索赔的时候,商场还会帮着他们的经销商说情。”老齐说,这种情况是由于商场过于看重销售指标,也有少部分是商场个别工作人员吃好处造成的。另外还有一个弊病,就是商场习惯将自己的责任撇清,只要销售商能提供检测报告、进货凭证等就允许销售,并不去核实真假,并且很多商场和经销商还签有协议,一旦产品有问题,需要经销商自己处理,商场没有任何责任,如果商场有损失,也要经销商来一起负担。在这样的运作模式中,很多商场对问题产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老齐说,他曾建议商场聘请他作为产品质量顾问,每周或每月到商场去帮他们检查一下柜台上商品是否有质量问题,但到目前没有商场愿意聘请他们。

  老齐还举了个例子,他曾经打过一款内衣的假,这款内衣实际是100%纯棉的,但吊牌上标注的70%棉和30%涤纶,也就是说实际产品比吊牌标示的要好,但根据规定,这也属于不合格产品,他也顺利拿到赔偿。

  提醒:消费者别怕打官司

  “新《消法》出台后变成了假一赔三,可以获得的赔偿多了。”老齐说,市民平常被侵权,还是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不要怕麻烦,这样能促进假冒伪劣或不合格商品的减少甚至消失。老齐说,其实市民生活中与“假货”距离并不远,他打过的很多案例都是明显的侵权,比如普通兔毛和獭兔毛的关系,两种都可以称为兔毛产品,但因为獭兔毛是普通兔毛价格的4倍,所以国家规定,獭兔毛可以简称为兔毛,但普通兔毛不能称为獭兔毛。而很多厂家为了能卖高价,就混淆概念将普通兔毛标示为獭兔毛。再比如商户一款“海参”产品申请国家“老字号”,这个商户可能会将自己的鲍鱼、扇贝、甚至虫草等所有产品都冠以“老字号”的名义,也是一种侵权。

  老齐说,他现在正在转向纺织品毒害方面维权,很多纺织品甲醛含量超标比较严重,多数是因为在染色过程中造成的污染,甲醛含量超标容易引起白血病,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大问题。老齐最后还特别提出要求,希望记者将自己一个小建议登到报纸上:凡是要贴身穿的衣服,买来后先放在温水中浸泡10个小时左右,然后洗净再穿,温水能稀释部分甲醛等有害物质。

  各方说法:商户:商家遇打假人连连叫苦

  对于老齐这种人,被打假的商户可谓是叫苦不迭。岛城刘女士做毛衫销售,曾在省内某市一家商场设立过专柜,正是因为被职业打假人打怕了,去年撤柜转做其他生意。“对这些职业打假人,要是卖的货有问题,根本无法防范。”刘女士说她对这些职业打假人没什么好感,她解释,这样说完全是个人被打假后的心情,客观来说,也是自己有错在先。“我们业内都知道,一些毛衫因为材料原因,没有100%纯度的,但其他商户销售的产品都标明100%纯度,如果我们照实标注,消费者肯定不会来买我们的产品。”刘女士说,这种虚标成分的情况成了业内“潜规则”,只要有一家在虚标成分,其他家不这样做就没有市场。

  刘女士说,她曾告诉过销售员,特别防范那种来了一下买10多件衣服的人,坚决不要卖给这种人衣服,但这样的防范作用并不大,现在不少职业打假人都有团队,换不同的人来一件一件买货。

  “我们的进货商场基本不会监控。”刘女士说,自己的专柜每次进新款服装都是拿来直接就摆上柜台销售,遇上负责的管理方,只是会象征性要产品的检测报告去备案一下,并不会过多追究,很少会实地考察产品。她当时设置专柜的商场采取的是销售抽提成的模式,并且提成抽取得非常高,算算被商场抽取掉的提成,加上给员工发工资,自己基本也赚不了多少钱,这也是她最后撤柜的原因之一。再就是,设立专柜的时候,商场已经跟她签下了协议,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由商户妥善解决,解决不好商场可以责令撤柜。当时他被职业打假人打假后,商场并没有来责罚她,只是叮嘱一定处理好此事,别给他们商场造成名誉损失。

  刘女士说,她最后一次被打假是遇上了一个4个人的“组合”,他们总共买了20多件衣服,货值不到2万元,但这伙人开口向她要赔偿金和精神损失费共10万元的赔偿,他们接触期间,这些人也摆出 “高姿态”,主动将索赔价格降到了6万元,最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3万元“成交”了。

  工商:职业打假都是“知假买假”

  “职业打假人也分多种情况,有些确实是为了维权,多数是一边维权,一边赚取自己索赔到的利益,还有少数纯属于敲诈。”本市一名基层工商所长告诉记者,各界对于“职业打假人”的争议是,他们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个人消费者,为了个人日常消费而购物,他们是为了索赔而“知假买假”,对此国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各地的法院判决也各不相同。因为不好界定他们是否属于个人日常消费,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只要是商户销售的商品存在质量等问题,不管是普通消费者还是“职业打假人”投诉,工商都是同样依法受理的,按照程序,他们先要查明真相,然后尽量调解处理,这也是双方都愿意达成的结果,因为很少有商户和职业打假人愿意去法院判决,会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职业打假人一般很容易分辨出,他们会买多件问题商品,各种票据等证据保留齐全,甚至还有人带了购买产品的全程录像。”工商市南分局中山路工商所副所长邵忠花告诉记者,职业的打假人会将各种需要的证据、材料理顺得非常清楚,对索赔的金额也都按照国家规定计算精确,有些是团队运作,也有些是个人。有些“冒充”职业打假人也能分辨出,“冒充”的这些一般除了索赔商品赔偿,还会提出巨额的精神赔偿金。“我们只对消费纠纷进行调解,精神赔偿一般要法院来判决。”邵忠花说,除了调解消费纠纷,他们还要对相关问题产品的经销、代理或厂家进行处罚,除了对这些单位下达责令整改通知,还要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至5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当然也有些职业打假人经常会为了个人利益,进行恶意举报,牵制执法部门的精力,浪费行政资源,这些一般也不会逃过执法部门的调查。“我们之前遇到过一个人带了10多瓶过期的酸奶来维权,称超市销售过期产品,按照2009年6月起施行的《食品安全法》要求10倍赔偿。”邵忠花讲了个案例,他们调查发现,超市说这个批次的酸奶在到期前就已经销售完毕,并且拿出了销售记录,总进货量和每天的销售记录都很齐全。经过调查,最后真相浮出水面,这名打假人是在这批酸奶过期前在这家超市买的,过了几天后又同样买了一批同品牌款式的酸奶,然后拿着第二次的发票和第一次的产品来索赔。

  法院:消费维权案原告多数是“职业”

  “法院受理的消费维权类案件中多数原告就是职业打假人。”市北法院一名曾负责审理此类案件多年的法官介绍,他们多数精通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一旦出手基本不落空,知名商户为消除影响,大都会选择赔钱的方式与原告和解。另外,对于原告要求的高额精神赔偿,法院要按照被告是否是主观故意行为来认定,实际情况中,职业打假人很少能获得精神赔偿,即使获得也不会太多。但这名法官向记者透露,此类案件在到法院之前或在法院调解或审理结束后,有些被打假单位会提出和职业打假人私下签一份保密约定,除了约定以后不会再来他们家“打假”,还要对这件事保密,一般这种情况职业打假人会获得一定金额的“保密费”。

  对于“知假买假”的行为,今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一项新的司法解释,消费者“知假买假”,不影响正常维权。最高法院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指出:“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对打击不良商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还净化了食品、药品市场环境。”市中院一名法官说,一般情况下职业打假人虽为求利,但他们的行为并未违反法律,没有危害国家利益和消费者权益,客观上“制裁了”售假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账号

×

手机扫码浏览
贡献值排行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紫玫瑰 | 2014-4-5 00: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的很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