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人刘艳清已有15年“职业生涯”,自学法律,对有关产品标准了如指掌,还拜师学了两年珠宝鉴定,开办企业,组建起约10人的专业团队,年收入可观。他曾被多家网站列入黑名单,实名账户被封,进大商场也被盯梢拒卖,在圈子内堪称炙手可热。
“是药三分毒”,为索赔而购买假货,本身也逃不掉一个“假”字。按照现行法律,打假必先“假购”,有假货在手,方能要求赔偿。如此“购假打假”形同“以毒攻毒”,虽然有效,毕竟有毒,所以,自“打假第一人”王海出道以来,职业打假人就“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争议不断。刘艳清虽然收入不菲,事业小成,但无论从宏观层面的市场秩序,还是微观层面的个人安全,善良的人们通常都不希望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而更期待他早日“终成善果”。 所谓“终成善果”不能简单理解为刘艳清金盆洗手,从此退出江湖。无论假货横行的局面是否终结,打假行动的最大善果是合法化。在利益巨大的市场上,要想让假货一劳永逸地消失不见,纯属奢望。刘艳清遭封杀的网站中,就有亚马逊这样境外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平台商管不住网店售假情有可原,但企业不去制止售假,却将打假者列入黑名单,实在不像市场经济的忠实信徒。当务之急不是刘艳清歇业,而是打假者获得更多法律支持,让售假和纵容售假的商家负起应有的责任来。 相关立法、执法和司法健全了,像刘艳清这样的打假者自然会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经营方式。比如,亲自上阵或者遣将出马之类的举动,可能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级的形态,像国外专挑上市公司毛病,靠做空某个股票赚钱的“浑水公司”,以及靠发现企业经营中失责或上市公司违背法律义务而代消费者或小股民起诉,赢取天价“惩罚性赔偿”之分成的律师事务所,这或将成为主流。到时制假、售假的成本大大提高,无论网站抑或大商场,哪里还敢随便封杀刘艳清?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的话说透了市场逐利的本性,也说明白了治理市场、维护秩序的根本要点。既不能寄希望于商家超高的道德水准,相信他们会把法律义务看得比盈利还重要,也不要指望刘艳清们不食人间烟火,饿着肚子“为民除害”。大家都是名利场上人,不为挣几个钱,谁也不会起早。市场经济最厉害也最有效的地方,在于解决了“人人都唯利是图,怎么还能实现公共利益”的难题。想想计划经济的时代,推崇“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人人只惦记大河满了没有,不管小河早已断流,结果大河也接近干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人人关心自己小河有没有水,结果是产能过剩,仓库爆满,大河里的水都快溢出堤坝。所以,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个人是否唯利是图,而在于个人唯利是图也不能没有规矩。 所以,刘艳清们靠打假发财没有什么不对,如果认为仍有不妥之处,那也不用叫停,只需让维护市场秩序的行动规范一些就是。甚至都不用大费周章,只要规范的打假行动稳定存在,假货泛滥的情形自然会有所收敛,直到社会能承受为止。刘艳清们为什么喜欢上大商场大网站购买假货,就因为因为对手强大,索赔才能要天价并能兑现,换个地摊试试,恐怕只会遇到“要钱没有,要命一条”,难保不落荒而逃。 树林里长虫子不怕,只要有啄木鸟。但虫子太多,树木会死掉,最后虫子也没了,这是一个可能的结果。虫子太多,养肥了啄木鸟,把虫子吃光了,最后啄木鸟不是飞走,就是饿死,这也是一个结果。无论从树木、虫子还是啄木鸟的利益出发,最好的结果是树木中衰老的被虫子蛀了,虫子被啄木鸟吃了,啄木鸟也没有吃得太饱,一个劲地繁殖,这就叫生态平衡。 由此来看,刘艳清们不要被赶尽杀绝,也不要大发利市,一年有个百万收入,差不多正是生态平衡的临界点,所谓“结成善果”差不多就到意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