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打假第一人”王海开始,职业打假人的诉讼动机虽然饱受争议,但随着法律的完善,特别是新消法的出台,越来越多法律人士认为职业打假人属于消费者的范畴,这也催生了更多的职业打假人。于是,随着网购成为商品零售市场极为重要的渠道,职业打假人的“阵地”也转移到了购物网站上。
职业打假人较真讨说法
3月11日,记者采访到了省城职业打假人蒋飞亮。“这个调味酱,是进口食品,但是你仔细看一下它的成分标注,就会发现,其中的核黄素是属于违法食品添加剂。 ”蒋飞亮给记者展示他刚刚网购来的一些食品,仔细地指出其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不规范的包装宣传等。 蒋飞亮的职业打假之路始于2009年。当年,因为自己的手机话费遭遇乱扣费,为了讨个说法,他开始了跟移动运营商的较量。“那次维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消费者维权之难,也让我坚定了维权信念,如果不良商家不给我一个合理说法,我就要使用法律武器给他一个说法。 ”自此,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物品不达标等问题,他都要较较真。几年下来,蒋飞亮消费维权的大大小小案子多达千余件。
多次较量窥见电商损招
随着网购的普及,蒋飞亮也加入了“网购大军”,小到食品,大到电器。可是,几次网购的物品都与网上挑中的货有差异,退赔还很费周折。蒋飞亮敏锐地发现,即便是在天猫、京东商城、一号店等知名购物网站上消费,也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问题,消费风险比实体店要高,而且维权更难。在多次投诉中,他就遇到过淘宝店家消失、网站投诉平台推诿责任等境遇。于是,蒋飞亮决定诉至法院,让法院给网购消费纠纷一个公正裁判。去年10月,他在合肥起诉了第一件网络购物合同纠纷。 截至目前,蒋飞亮已经起诉了多起网购合同纠纷,发现了诸多电商鲜为人知的内幕:“偷梁换柱”即有一些卖家在营销时,会利用处理美化的图片吸引买家,实际发的货根本不是买家中意的;“移花接木”即在天猫网店购买的订单,在交易成功的三个月后,网上订单显示却成了在淘宝网的订单,由于购买货物平台出现误差,如果买的东西出现问题需要维权,你起诉天猫,但网络订单显示的来源是淘宝网,你起诉淘宝网,你的物品实际购买来自天猫,在缺乏货品来源的确凿证据情况下,消费者就无法维权。 而且,由于投诉过多,蒋飞亮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上了很多电商的“黑名单”,这直接导致他不能再次在网上购物。此前,因为网购产品有问题,他曾经与京东商城有过多次交涉。后来,他在京东商城买东西下了订单,京东商城居然单方面取消订单。再次下单后,京东商城的客服竟然直接打电话来说,他们在网上不显示发货,直接让厂家送货上门。“这明显是怕我留存证据维权,我拒绝了,从另一侧面也能反映,这些电商其实是意识到自己存在着很多问题。 ”
资深人士传授维权经验
通过多次维权蒋飞亮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在此,他提醒广大网购一族:网购全程都要注意保存证据,从与商家的网络客服对话开始,到网页显示物品介绍,再到下单购物,都要进行截屏。现在有一种软件叫“屏幕录像”,可以对你的一系列操作进行全程录像,这样就为以后可能的维权保留了最重要的证据。另外,蒋飞亮提醒网购者注意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就是对物流单号和物流过程的网络显示记录,也要截屏留存,证明自己收货,物流单号一般网络上只保留三个月。 记者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信息与举报中心采访时也获悉,2014年该局受理了食品类投诉5144件,药品类投诉913件,保健品类510件。其中,关于保健品的投诉大部分都来自职业打假人,有些人的名字都是熟悉的。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相比较普通消费者,职业打假人除了通晓法律与诉讼程序之外,对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了解堪称专业水准,他们往往能够发现食品或者保健品中较为隐蔽的问题。而且,他们对假货的认定与证据的采信也相当娴熟,许多的职业打假人调动起打假的司法资源驾轻就熟。撇开他们打假的动机不谈,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打假行为确实能起到净化市场的作用,尤其是在真假掺杂的网购市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