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称上海在售“盱眙龙虾”九成都是假冒的江苏盱眙龙虾协会,去年以侵犯其商标专用权为由,将两家上海餐饮单位告上法庭,其中一家被索赔21万多元。该协会在上海的打假活动已持续十几年,因成效寥寥,故走司法途径。
然而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此举并没有让正宗盱眙龙虾占领市场,沪上绝大多数批发商和餐饮门店反而更追捧其他产地的龙虾。 铜川路水产市场的水产品信管科主管倪志军表示,目前市场内日均流通的小龙虾在4万公斤至5万公斤左右,这其中没有产自盱眙的。销售主力是两湖(湖南、湖北)虾,占到整个市场总销量的六成,其次是安徽虾、江苏虾和山东虾,平分剩下的四成。记者走访上农批水产区、江杨北路水产市场,发现盱眙龙虾也有类似境遇。 在餐饮店,这样的现象更明显。“水质好、饵料好,养出来的小龙虾都差不多,一下十三香的料,几乎没差别。”东书房路一家烧烤店的老板表示,自己只挑好虾,不管是不是盱眙的。 为何盱眙龙虾遇冷?铜川路水产市场里做了17年小龙虾生意的老杜直言,小龙虾不看“出身”,只看性价比——肉质好不好、价格低不低。据介绍,近年山东在小龙虾养殖领域发力,加之价格比盱眙优惠,市场份额已经甩开盱眙龙虾“好几条马路”。而两湖虾的养殖水质虽不及山东,但品质受认可,价格也更低,进一步挤压了盱眙虾的市场空间。 花了重金和精力打假,反而得不到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重视,甚至被其他竞争对手挤出市场,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盱眙龙虾”选错了保护策略。归根到底,还是盱眙龙虾相比其他小龙虾还缺乏“显著区别”。“要不怕别人仿冒抄袭,就要充分凸显地理标志的特征,让别人想抄也抄不了。”市工商局商标处处长林海涵说,与其疲于奔命打假,不如培育出特征突出的小龙虾,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养殖规模,提升性价比,同时完善供销信息的追溯体系,才能真正获得市场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