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干达渔民本·恩苏布加住在离首都坎帕拉200公里的渔村。和身边不少穷人一样,因为服务费过高,他从不去银行。更何况渔村附近没有银行,恩苏布加去一趟银行要长途跋涉,还要担心遭抢劫。但如今手机改变了他的生活。 现在,恩苏布加会定期到村里的“移动货币”(Mobile Money)服务点存款,缴纳小额服务费后,就能获取一个代码。然后,只要将代码输入手机加以绑定,并给收款人发送短信,对方就能立即在任意的“移动货币”服务点提现,不仅更便捷,安全也有了保障。 目前,短信转账已成为非洲一些农村的新趋势。 除了手机金融,在促进农耕、药物鉴别、娱乐教育等领域,手机的介入也正在带动非洲人生活方式的巨变。业内人士分析,由于电脑在非洲尚未完全普及,非洲有望跳过“电脑时代”,一步跨入“手机时代”。 手机弥补基建不足 和恩苏布加一样,自从有了手机,肯尼亚农场主马利特·库罗诺伊就不用往返800公里为工人支付工资。只要几条手机短信,他就能将钱款转给工人。 越来越多的非洲人发现,手机将成千上万的人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张网络,弥补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造成的时空隔阂。 过去10多年间,非洲的手机业务突飞猛进。肯尼亚移动运营商萨法利通信在2000年到2010年间用户数量增加了500倍,该国也因此赢得“热带草原硅谷”的美誉。也是这10年中,掌管尼日利亚10万条电话线路的国营电信巨头NITEL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近1亿部手机,这使得该国成为非洲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 用户增长带来显著的经济影响。据伦敦商学院估算,非洲每100人增加10部手机,GDP就会上涨0.6%到1.2%。美国的基金投资者米格尔·卡尼尔也认为,手机数量的快速增长将激发极大的商业潜力。 萨法利通信开创非洲首个移动支付系统后,最初两年多就积累了550万客户,占肯尼亚全国人口的1/6,覆盖偏远乡村及贫民窟,获誉“穷人银行”。这一示范引得非洲各国纷纷效法。据盖茨基金会和世界银行调查,肯尼亚、苏丹和加蓬三国目前已有一半以上的成人使用移动支付。 除了直接拉动经济,手机还改变了非洲的生产方式。在乌干达,小额信贷机构“农村基金会”出租智能手机,为农民提供天气预报、种植建议、农作物疾病诊断和农产品市场价格等信息。农民如有需求,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向基金会反映。为落实这一互动,基金会还挑选超过500名“社区知识工作者”,与超过10万农民建立联系。 非洲娱乐在口袋里 除了经济领域,手机也渗透到非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近来,28岁的加纳博士生布莱特·西蒙斯设计了一套鉴别药品真假的方法:将藏有独特代码的刮卡印在药品包装上,消费者向指定号码发送短信,输入代码,就能验证药品真伪。西蒙斯表示,世界卫生组织预计供应给发展中国家的药品中有近30%的假药,而尼日利亚近年就发生过近100名婴儿因服假药死亡的惨剧,手机鉴别药品需求广泛。 社交网络也在非洲取得蓬勃发展。Mxit是南非最受欢迎的社交平台,在全国拥有超过1000万的活跃用户。诺基亚公司在Mxit平台上推出了一款名为MoMath的手机数学工具。因其简明易懂且便携随行,这款工具有助于提升非洲学龄儿童的教育水准。 手机娱乐也成为非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尼日利亚,娱乐是手机最受重视的功能。当地用户尤其爱给电台打电话、为真人秀投票,并利用手机上传、下载歌曲和照片。非洲庞大的手机娱乐市场也正在不断挖掘。现在,一款专为手机开发的娱乐软件Kulahappy已在肯尼亚上线,而手机影视应用AfriNolly更是用一句口号涵盖了主旨:非洲电影在你的口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