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 广州市至信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天臣集团 广州申悦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品牌卫士
倾松防伪 上海中商 中江科技 通盈科技

[社会热点] “打假新闻”怎么变成“新闻打假”了?

[复制链接]
查看2702 | 回复1 | 2013-7-6 22: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你还没有登陆哦,无法享受到更多服务的,马上登陆。如果还没有帐号,请立即注册
       现在“打假”打的是越来越多了,假食品、假学历、假身份,而这些真真假假从不为人知到人尽皆知,离不开――新闻。通过新闻,人们知晓天下事;透过新闻,人们认清事物本质。但是如今,“打假新闻”为何变成了“新闻打假”?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而现在一部分的新闻被收视率和利益驱使,已经“不要命”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传播渠道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媒体也应运而生了。媒体机构多了,竞争自然也就大了。某些媒体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千方百计甚至是不择手段地采集各种新闻。真实发生的事件不够刺激、不够劲爆、不足以吸引大众的眼球,于是“假新闻”就出现了。它们并不真实存在、没有确实发生,只靠某些媒体人的臆想和编造甚至是刻意编排。  
 
       让我们来回想一下,2007年轰动全国的“纸馅包子”事件。北京卫视的訾某记者,为了谋取所谓的业绩,自编、自排、自演了一出好戏。记者为了广大市民的食品安全,深入调查、冲向第一线,揭发不法商贩,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彻查食品市场。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此人真可谓是人民的英雄,北京市所有在小摊上吃早点的人们都要对其表达感激之情!只可惜,这是一部戏,不是一条新闻。一个“纸做的包子”将假新闻事件推向了顶点。出事之后,訾某记者变成了栏目的“临时工作人员”,不得不感叹,为何出事的总是“临时工作人员”?不管是正式职工也好,临时工作人员也罢,重要的不是那一纸合同,而是人们对于新闻的信任度降低了。

  以前是先有“事实发生”再有“新闻报道”,而现在,媒体仿佛都不甘于“等”新闻了。人们的“主动性”在这个时候发挥的淋漓尽致,新闻是可以策划的、内容是可以编造的、情节是可以表演的。媒体人正在“以收视论成败,用业绩评英雄”。谁的新闻稀奇古怪、谁的报道离奇惊险、谁的故事引人眼球,谁就是成功者。 
  
        假话越来越多,人们对真话的渴望越来越大。假如有一天,人们不再相信新闻了,试问我们的媒体工作者,还要表演给谁看呢?到时候,媒体人可以改行做编剧、做导演、当演员了,也许踏入“娱乐圈”更为合适。别让新闻丢了生命,勿使公众失了信任!

手机扫码浏览
贡献值排行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为了打假 | 2013-9-30 01: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手一抖,钱钱到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