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工商部门检测暴露出“血燕”产品的问题之后,人们对“血燕”的迷信轰然崩塌。针对这次“血燕”事件,舆论突出关注的一点,就是“洋假货”问题。如同此前被曝光的“达芬奇”问题家具,这类事件凸显了对所谓海外品牌产品的监管方面的漏洞。
有关专家认为,“问题血燕”“飞”进中国市场,至少存在两方面的漏洞,一是从出入境检验检疫的程序可以发现,各地海关的标准并不统一,一些进口燕窝送检单上,只有甲醛的检验标示,并没有亚硝酸盐的检验项目;第二,市场上销售的“血燕”产品,大量是走私进入中国的。
关于“血燕”燕窝,一直存在着似是而非的传说。一种说法是金丝燕吐血筑成,还有一种说法是岩洞中的矿物质渗透到燕窝而成。对这些说法,一直缺少科学的求证和根据。消费者盲目迷信传说,不良商家因此炮制出了一个庞大的“血燕”产业。“吃燕窝的人比筑窝的燕子还多,能不造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马来西亚燕窝经销商说。而从深层讲,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十分严重。
消费者要吃的是放心食品,而不是什么“真相”。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完成起来却很艰巨。只有提高食品安全门槛,实施更为科学有效的政府和社会监督,让造假者受到严惩,让诚实商家收获品牌溢价,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账号
×
手机扫码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