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执法打假中查办不力、地方保护突出,质检总局将重点督办、向省级政府发出稽查建议书予以督促整改。国家质检总局和公安部近日在通报“两法”衔接典型案例时,特别指出执法打假中目前“地方保护干扰执法在个别地方仍较严重”。
或为了追逐GDP政绩,或出于某种利益上的默契,一些制假行为往往得到地方政府、官员的袒护甚至幕后支持,这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不然,某些不法企业公然制售假冒伪劣,何以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在监管部门的眼皮底下不断发展壮大?
从各地查处的制假案件来看,几乎都隐约可见监管不作为或有意识庇护,甚至地方政府明令保护的影子,质监总局和公安部通报指出,个别党员干部不仅参与制假,有的地方甚至通过会议或口头打招呼规定每月15-25天不等的“企业宁静日”,禁止质监等执法部门检查,更有力地印证了这一点。
早前有媒体报道某地制售假冒葡萄酒活动相当相当猖獗,发展成为规模产业,而监管部门在相关企业的生产车间安装了监控系统,制假行为就是在摄像头下毫不掩饰地操作,先进的监管装备成了糊弄公众、舆论监管的“假打”道具,“地方保护”已经沦为实质意义上的制假帮凶,有了这顶保护伞,假冒伪劣屡打不绝、越打越泛滥,也就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因此,遏制、肃清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就必须对制假和护假一并打,不但要对打假不力的失职、渎职行为严肃追究责任,而且要对那些有意包庇、纵容制假行为的职能部门、地方官员视同“共犯”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彻底铲除假冒伪劣赖以寄生的权力土壤。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账号
×
手机扫码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