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部门行动、消协发布消费警示、媒体曝光问题企业问题产品、各行各业展开维权宣传……保护消费者权益再成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媒体关注的焦点。 一些问题企业风声鹤唳、胆战心惊,因担心央视“3·15”晚会会朝自己“下手”,面对投诉能息事宁人就息事宁人。
正因为政府部门、媒体、舆论强力护驾,今天,消费者真正做了一次“上帝”,投诉多能较顺利解决。
3月15日被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已整整30年,作为“后知后觉”的中国(1983年成立中消协、1987年才加入国际消费者协会),“3·15”已演变成社会各方各阶层广泛参与的年度维权全民运动,也一定程度实现了维权和唤醒维权意识的目的,全球罕见。
只是,每年的“节日大戏”,都似曾相识;消费者之于组织者,一直处于被动关系,很难互动甚至主动;一天的集体狂欢、集体审判后,质量问题依旧、维权难依旧,总要引发人们感叹:如果天天都是“3·15”就好了——这些,今年有没有可能例外?
尽管今年“3·15”还没有过去,但可喜的是,一些变化已初露端倪:
比如,消费者权益日年主题不再“钦定”,而由全体消费者说了算,由中消协与央视共同向社会征集,今晚发布;央视今年“3·15”晚会首次向全国人民征集线索。
比如,多家网站都搭建起“‘3·15’随手拍”平台,让消费者拿起手机、相机、摄像机,将坑爹商品、糟心服务上传微博,促成维权;诸多传统媒体也纷纷联手微博,为消费者搭建新型维权平台。
对于前者,其目的固然是听民声启民智、唤醒维权意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3·15”晚会中,但客观的效果,却是组织者终降身段,将消费者由被动转为互动或主动,把消费者由配角变成了主角。
对于后者,尽管“‘3·15’随手拍”之类维权平台并非今年首创,但从往年的“星星之火”到今年的“遍地开花”,眼见得微博已经大规模介入“3·15”维权活动。
如果说消费者主动性增强,不过是今年“3·15”的亮点,那么,微博维权平台大规模搭建,则应是全年的亮点,因为这为“3·15”之外364天的常态维权找到了新路。
事实上,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微博进行维权,微博正成为消费者打赢“维权保卫战”的“新武器”、“新战法”。但是,现有的微博投诉,多为“孤军奋战”,如果转发次数多、造成较大影响,维权可顺当;一旦转发次数较少,则可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如果“‘3·15’随手拍”这类平台在“3·15”之后能转变成常态化维权平台,专业性、规模化“经营”,可望使微博成为维权的“骁勇上将”。
多年来,“打一场维权人民战争”一直是各方的美好期许,但总难如愿。如今微博发力,消费维权打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可期。
当然,消费维权打“人民战争”不是目的,而是希望促使商家正视产品问题、正视消费者诉求,把一年365天都当成“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