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各地高考分数公布之际,25日,“上大学网”公布了最新一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这是该网第四次公布上述榜单。按照校名有118所虚假大学分布于北京、上海、河北、湖北、天津、江苏等25个省区市。其中,注明“中国”“北京”“首都”等字样的假大学数量达39所,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经济贸易大学”“工商学院”“科技学院”等命名的比比皆是。
不要被虚假大学蒙骗
虚假大学排行榜发布多次,上榜学校没有减少的迹象,反而有所增多,被曝光的虚假大学稍微换一个名字,制作一个新的网页又“重出江湖”,成为打不死的“小强”,原因在于,制作虚假大学的成本太低,监管处于灰色地带,以及社会存在对假文凭的旺盛需求。消除虚假大学,必须加强监管打击力度,并通过教育管理与评价体系改革,引导社会理性看待学历文凭。
虚假大学,顾名思义,是根本不存在的大学,这只是以前地摊兜售假文凭的升级版,改成在网上卖假文凭。而很显然,找一个技术人员,冒用一所大学名弄个假网站,比真正办一所大学容易多了。——制造一个虚假大学,就只需几个小时时间。一些舆论分析北京等发达地区的虚假大学多,其实是以北京为名头去骗人的虚假大学多。很多人希望教育部门加强对虚假大学进行监管,而这根本不属于教育部门监管的范畴,因为虚假大学也没有注册,而是彻头彻尾的诈骗行为,应该由司法部门查处,注销网络页面,并调查背后的主事者,依法追究其违法犯罪的责任。司法机构应根据对社会机构曝光的名单,启动调查、处理。不能坐视不管。与此同时,教育部门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让李鬼难以冒充李逵。
有人提醒高中毕业生在填报志愿时,不要被虚假大学蒙骗,而略知高考志愿填报者都知道,虚假大学是不可能出现在招生计划书中的。在高考填报志愿期间,考生填报志愿时,要防患的是另外两类行为,一是纳入计划内招生的学校虚假宣传,违规招生;二是计划外招生的院校混淆学历文凭的差别,搞招生欺诈。而虚假大学,则针对的是不上大学而直接拿文凭的“用户”,对于这种情况,与其说有的学生被虚假大学蒙骗,不如说这些人是虚假大学的同谋,他们去找虚假大学,会天真的认为,一所大学只交钱,不上学,就能拿到真文凭吗?
当然,不管是混淆学历类型的招生诈骗和虚假大学,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即学历社会的学历情结。在我国,招生诈骗屡禁不绝,贩卖假文凭有市场,是因为存在这方面的需求,有的人认为高校办学有潜规则,相信有教育机构能把文凭交易运作成功,还有想搞一张假文凭,去应付求职应聘,以及晋升、考核。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管理、评价时只看文凭不认人,其中,既存在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的问题,又存在用人腐败,一些有关系者,就会去弄张假文凭蒙混过关,因此,要让假文凭没有市场,关键在于消除学历社会,打破用学历作为重要标准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新人才评价体系。
而眼下,每个受教育者在选择大学时,必须增强警惕意识,不要轻信某些大学不要高考分数,就能被录取,且拿到一样的全日制高校文凭的“承诺”,家长和考生在相信潜规则,并想搞定潜规则时,自己成为了招生诈骗的共谋,而主动去购买假文凭,以假弄真,也是违法行为。只有更多考生、家长有教育理性,睁大双眼,招生诈骗、虚假大学才难以大行其道。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账号
×
手机扫码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