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国市场上杜绝仿冒产品而言,在华经营的跨国公司正面临一场必败的战争:美联社的调查发现,他们所依赖的打假行业已染上欺诈的瘟疫,从而导致各种潜在危险的假冒产品更容易流向消费者。
西方企业大多将打假业务转包给收取佣金的私家调查人员。查获更多假货就意味着更多收费,这种收费机制已经在一个几乎没有监管的行业内催生出行骗的强烈动机。因此,用于打假的资金不仅通常无法改善市场环境,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这些劣行的表现形式可谓五花八门:西方企业为调查人员支付报酬,但后者本身就制售前者的仿冒产品;调查人员伪造文件并虚构实际上从未开展过的突击搜查活动;调查人员与工厂沆瀣一气,生产假冒产品,“查获”后再向西方企业老板“邀功”以收取报酬。 造假活动肆虐中国几十年,一个获利颇丰的打假行业亦随之兴起。虽然中国有关部门已能更有效地对造假者施以罚款并将他们投进监狱,但根据美联社的调查采访,中国当前的改革还未触及打假领域的最前沿。 上海警方甚至不寻常地告诫外国品牌警惕其聘请的调查人员,希望他们当心并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以确保打假行动健康且有序。例如,一家世界知名消费品公司曾聘请调查人跟踪去屑洗发水的假冒产品,但后者却建厂造假,然后将“查获品”当做成功搜查假货的证据。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份判决文书显示,该调查人已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23年才能出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