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的假货问题到底有多严重?这无疑是一个颇具争议性和挑战的问题。目前国际贸易中,公认的假货贸易的占比约为10%。
网规研究中心、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今天在京发布的《电子商务行业大数据打假2.0——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打假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这个数据最大的为5.83%, 最小的是万分之1.5,平均值为1.58%。 报告通过对我国十四个省市自治区 2014年相关打击侵权假冒行政执法数据和相应的互联网案件数据的对比测算发现,互联网侵权假冒案件在所有侵权假冒行政执法案件中的占比的平均值是5.83%;网站的违法案件发生率的比例的平均值约为1.11%。 报告指出,从数据来看,电子商务中假货问题并不严重,甚至好于线下的假货情况。从消费者投诉数据来看,2011年上半年中消协收到的投诉总数, 网络投诉在总投诉中的占比是1.8%。2014年我国工商系统受理的网购投诉的占比是1.03%。2015年中消协收到的投诉总数网上假货投诉占比为3%以上是网上投诉占总体投诉的比例,总体数据在1%到3%之间。 在网规研究中心主任阿拉木斯看来,中国电子商务中的假货问题远没有很多人认为的那么严重,且多年来的增速 也远远低于中国电商和网购的整体增长速度,说明在我国政府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交易平台、消费者及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共同不懈努力下,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为什么这个数据和很多人认为的网上假货严重泛滥的认识不一致?阿拉木斯分析,一方面,是因为如果我们不做严格区分,会把大量不是真正的假货问题涵盖进来,比如跨境代购的商品、平行进口、保税区商品、串货、无品牌商品、C2B定制商品及农产品等;另一方面是由于电商平台交易本身的聚合和放大效应,一个假货实物可能会映射成多个网店里的销售信息而显得无所不在。 北京理工大学网络法研究所执行所长孟兆平对此表示赞同,他进一步指出,严格意义上,电商假货是一个伪命题。作为第三方平台,不可能设置产品准入的审查,只要中国的市场里还有一件假货,它就可能流进电商平台,平台的治理只能是事后的。 “所以,电商假货的问题就是中国市场、中国经济的问题。由于掌握了大数据等先进打假手段,目前平台上的打假力度,已经严于市场中的执法部门,值得线下的打假借鉴。线上线下一体化治假,已经成为我国打假工作的新趋势。”孟兆平如是说。 报告提出,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打假已经进入了2.0时代, 互联网本身或者电子商务本身并不产生假货,打假不仅是平台的事,并且平台的义务与责任在实质上重于线下市场管理者假货的根源在线下。“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假货问题,必须线上线下联动治理, 需要网商、消费者、平台、大厂商、中小厂商、政府、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参与共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