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随着室内健身场馆的普及,天气变化再也挡不住人们运动的热情。一到冬天,室外寒风呼啸,不少人会选择到相对温暖的室内锻炼。不过,您在健身房挥汗如雨时,有没有想过周边环境可能不利于健康?其实,健身房里也有各种各样的污染,稍不注意,健身反而会变伤身。
通风不好、消毒不及时,健身可能变伤身
“我经常来这儿,每次算上跑步和练器械,至少要一个小时。”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地下健身房里,在金融机构上班的小杨刚刚结束锻炼,“尤其到了冬天,外面又冷又有雾霾,室内健身暖和又干净。”
跟小杨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健身房确实比室外温暖,但真的比室外“干净”吗?专家指出,健身房内其实也有不少隐藏的“污染陷阱”,稍不注意,健身可能变伤身。
首先,新开业的健身房可能存在装修污染问题。室内的装修材料、运动器械、瑜伽垫等健身用品,材质五花八门,每种都可能成为污染源。
其次,不少健身房选址“地下”本身就是个隐患。“地下建筑结构的通风环境相对封闭,健身时人的呼吸量增加,是日常活动的1—2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会上升。”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表示,地下还存在“氡”污染。氡是一种气体,源于土壤。越是地下空间,氡就越多,如果不及时通风换气,氡会滞留于地下的水和空气中,过量吸入有损肺部健康。“即便是地上健身场所,由于室内人口密度较大,也要特别注意补充新风。”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教授赵彬说。
“健身房人多时就跟下饺子似的,一辆‘动感单车’一天下来有无数人用,车把手一摸都是汗,让人心里真不舒服。”小杨的担忧不无道理。专家表示,人在健身房内大量出汗,会增加细菌繁殖的可能性,流行病菌会随汗液和呼吸传播。
除去健身房自身环境的问题,室外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如果健身房没有配备空气净化器,或新风系统内的净化装置没有及时开启、管道不经常清理,雾霾等室外空气污染会“渗透”到室内,影响人体健康。
里约奥运会的跳水场地莫名变绿、北京多家泳池尿素超标,我们的生活中,泳者在池边一跃而入时,接触到的水安全吗?对此,宋广生表示,如果泳池建在地下或半地下,氡就可能超标。由于泳池要保证一定的温度,通风不好会导致空气湿度增大,给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造成健康负担。消毒不及时或过度消毒,都会影响水质。“游泳时,人体皮肤和黏膜暴露在外,消毒不合格,易造成交叉感染。”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副教授黄鹏这样提示。
规范标准低、监管不给力,健身房的环境质量亟待重视
早在2005年,北京市体育局就发布了《北京市健身房安全管理规范》,要求“健身房有机械通风装置的新风量不低于20立方米/人/小时;健身房内外环境噪音应符合国标要求;对经营性健身房的健身器械要做到每两小时消毒一次,每天不少于4次”,等等。
这样具体的规范,似乎让大家看到健身环境有了保障,但专家和业者都不以为然。“其实,这个标准并不苛刻,反而应该更严。”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主任张寅平解释,我国对普通办公建筑的室内新风量都是30立方米/人/小时,20立方米/人/小时并不算高标准。“人在锻炼时新陈代谢强烈,对新风的需求比平时更大。20是在室内理想条件下的需求,一旦室内空气污染物较多,或一定空间内人口密度大,这个标准就低了。”
北京市东城区一家地下健身房的负责人钱先生表示,虽然知道有这个规范,但实际操作中很难样样达标。“一方面是成本所限,做不到两小时消毒一次器械。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专业的检测设备,虽然每天保持通风,但不知道新风量是否高于20立方米/人/小时,更不知道‘噪音应符合国标要求’具体意味着什么?”他透露,规范虽有,但根本没人来查过。
“非典之后,我国就要求相关公共场所定期清理集中通风空调系统,但真正做到的却是少数。”赵彬告诉记者,室内与室外的环境污染在表现上有所不同——污水排放脏了河流、毒了鱼虾,是短期内看得见的。而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短期内不明显,较难量化,但长期累积影响很可观。因此,大家必须提升维护室内环境的意识。
与其他因素相比,室内健身环境难保证,最重要的还是监管缺失导致规范落实不力。规范的发布者和监管者两张皮,让室内健身环境几乎成了监管的灰色地带。“目前的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实现对室内环境各项指标的实时监控。应该出台相应的信息公开制度,并启用第三方检测,让有资质的实验室监督健身房,随时上报数据,帮助政府监管。”宋广生表示,健身房的规范管理是个综合问题,需要各部门联动。公共卫生监督部门和其他相关负责单位应加强合作,对健身房环境做好监测和指导。
尽量少去设在地下的健身场所,经营者应改善室内环境,对顾客负责
既然健身房不一定“健康”,那我们在室内运动时,应该注意什么?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教授潘小川表示,由于通风不畅可能导致室内氧气供应相对不足,会加重人体呼吸系统负担,长期在很“闷”的环境下健身,尤其对喜爱跑步机的中老年健身者而言,有出现短期缺氧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宋广生表示,消费者在选择健身房时,一定要重视室内环境,例如通风要好、器材无异味,并且尽量少去地下场所。天气良好时,多做户外运动。
赵彬提醒,即便健身房没有装修污染,仅二氧化碳浓度高也会引起所谓的病态建筑综合征(SBS),在这样的环境锻炼反而起负面作用。“举个例子,人在密闭空间待久了会觉得胸闷、头疼,这就是吸入过量二氧化碳的反应。我国要求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800PPM。而在地下人口密集的空间,二氧化碳浓度很容易超标。”
可是,大家怎么才能知道所处的健身房二氧化碳浓度是否过高?“人体本身就像一个传感器,如果运动时有头晕、头疼、浑身无力、脸颊不正常发红等症状,一定要引起警惕,尽快到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缓解。”赵彬说,“此外,健身房的经营者要有责任意识,定期测量二氧化碳浓度,一旦超标应加大新风供给。在北京等雾霾高发地区,已安装的新风系统还要特别做好过滤。”
黄鹏指出,健身房是商业组织,逐利可以理解。目前看,越是消费者比较多的大型连锁场馆,越会注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安全措施。所以消费者要尽量选择规模较大的健身场所。“健身健身,健康是摆在第一位的。经营者应该意识到,健身房不在于面积大小、器械多少,好环境才是关键。”
针对经营者“成本有限”的苦恼,张寅平表示,长远来看,健身房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并不会增加成本,反而能为健身房节省支出。“以新风系统内的热回收系统为例,因为有热回收装置,一部分排出的湿热空气会加热进来的冷干空气,既改善空气质量,又节省电力。”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已经意识到好环境的重要性,在北京丰台区经营健身房的陈博闻最近就为健身房采购了一批空气净化器。“顾客特别高兴,大家看到我们对室内环境和消费者健康负责的态度,都介绍自己的朋友来这儿。最近,来健身的人也多起来了。”陈博闻笑着说。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账号
×
手机扫码浏览
|